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旅宣传 > 文化传播

黄镛:方寸之间别有天地

       昨日,记者来到信阳市书协副主席黄镛家里采访。走进书房,只见一排排高大的书柜特别抢眼,里面装满了书法、绘画、篆刻以及文史类的书籍,书桌干净整洁,充满文气。在黄镛家里,记者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小屋容我静 乾坤任人忙”。这副用笔简洁的对联,正是黄镛如今心境的写照,他追求的是一种至简至静的状态。

  在信阳书法界、篆刻界,提起黄镛,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黄镛的书法以隶书为主,从汉代《乙瑛碑》入手,临习多年。同时,他的篆刻艺术在信阳也是首屈一指,作品曾入选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评展。

  “上中学时看到一本《张大千传》的书,那时深深被张大千的故事吸引,从此对绘画、书法、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黄镛说,1992年,是他书法创作的转折点。学习书法时自然而然接触到篆刻,黄镛临摹了100多方秦汉时期的印之后,决定学习篆刻。黄镛的篆刻以写意性的古玺印风格为主调,因字生形,因形生势,于方寸之间透露出自由自在的意趣和浑然天成的气势。

  市书协主席傅泽宇告诉记者,黄镛先生是一位素养非常全面的艺术家。他精篆刻、擅隶书、能篆行,又好读书、爱思考,为人低调谦和,敏行讷言,有谦谦君子之风。其篆刻取法秦汉,尤受黄牧甫影响,并师从当代篆刻大家徐正濂,印风疏密有致、巧拙相生、浑厚典雅、意趣盎然。

  黄镛的师弟张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师从戴南园老人,师兄黄镛是淡泊名利的耕耘者和跋涉者,他俩无疑是楚风豫韵文脉的续接者和散叶者。近年来,师兄在信阳工作之余,闭门修身研古,秉烛攻苦,治学愈加勤奋,是我学习的榜样!”

  黄镛说,方寸之间,别有天地。篆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今后将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继续尽己所能,积极服务社会,将这些年研习篆刻的心得感悟与大家分享和交流,提升信阳人的篆刻水平,为传承弘扬中华艺术贡献绵薄之力。(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 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