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至29日,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下称“四 普”)领导小组办公室第六包市专家组专家张勇、牛长立一行到我市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潢川县、新县、商城县开展“四普”业务指导,市“四普”办相关人员陪同。专家组在了解我市“四普”整体进度及6个县区的“四 普”工作开展情况后,现场抽查了不同类别、不同保护级别不可移动文物的登记表,对普查的文物点名称、文物保护单位关联、文物点本体边界坐标、照片拍摄、矢量图和 平面示意图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指导,尤其是对古建筑类文物点关键信息的采集、和普遍存在的年代佐证资料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解答,并提出修改意见,有效解决了一线普查队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和困惑。
专家组在罗山县与一线普查队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查看了登记表的填写情况,指出表中存在的问题,对现场普查队的提问一一进行解答。对于各县区普遍反映的简介描 述难以达到要求的问题,专家组做了详细的解答,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一个规范的数据采集登记模板,便于以后 参照填报。专家组还前往“三普”文物点普查现场,分析上报数据常见错误类型,特别是在处理多个文物点合并为一处文保单位的具体操作、文物点边界的科学划定以及照片拍摄技巧、要求等方面进行实地指导,提出了专业性建议。
专家组对我市“四普”实地调查阶段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4点意见:一是要严格按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采集标准进行数据录入,务必做到规范填报,提高普查数据质量。二是要加强新发现文物点的调查力度,结合全市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工作座谈会精神,对信阳茶道、楚长城等类型的文化遗存进行重点梳理排查,进一步挖掘我市历史文化内涵。三是对消失的不可移动文物,要仔细核查,确定是否完全消失。四是明确实地调查时间节点,加快普查进度。目前全市实地调查进展顺利,部分县区野外实地数据采集已经进行完毕。截至11月25日,全市共完成实地调查3398处,已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3092处,复查率64%,已调查新发现文物306处,新增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