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提案建议办理

关于对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7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刘虹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项目的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收悉。经信阳市文广旅局认真研究和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情况

  截至2025年6月,信阳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共有信阳民歌、罗山皮影戏、光山花鼓戏、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等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其中罗山皮影戏和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43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7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过千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位、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8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24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千余位。

  二、采取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多年来,信阳市一方面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传承,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才的培养工作。

  一是注重人才培养,在非遗技艺传承上出成效。非遗传承离不开非遗人才,信阳市文广旅局持续实施非遗传承人培训计划,通过集中培训、综合培养、融合实践等方式,挖掘、培养人才,为非遗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荐优秀传承人参加各级各类非遗培训,举办“信阳市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培计划培训班”“信阳市非遗直播带货培训班” “信阳市民歌培训班”等,旨在通过培训,为信阳市非遗传承人强基础、增素养、拓眼界。以非遗业务管理培训为突破口,多次邀请各级非遗专家来信授课,增强非遗保护工作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同时,利用现有资源,加大对传承人群的扶持力度。罗山、光山、潢川、商城等县区采取提供展示平台和政府购买的形式,激励当地非遗传承人开展演出活动。现在,除老一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外,肖珺景(毛尖茶制作技艺)、杨静(茶艺)、周正祥(毛尖茶制作技艺)、孟照东(皮影戏)、袁恒(猪油馍制作技艺)、王莎莎(点茶)等一批优秀非遗新青年脱颖而出,较好地带动了非遗在青年人当中的传播和影响力。

  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在拓展保护渠道上下功夫。信阳市文广旅局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文新茶博物馆、王大湾民俗展示馆、信阳毛尖采制技艺传习所、汪家拳传习所等,各类非遗展示馆和传习所遍及全市各县区,充分发挥着传承非遗的积极作用。汪家拳传习所连续多年常态化开展汪家拳展示和传承活动,暑假期间连年举办汪家拳弟子青少年公益培训班,并在驻信各高校开展汪家拳特色课程。信阳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许煦常年开展信阳剪纸公益性传授活动,罗山王晓丽皮影戏展示馆、陈雨伦皮影展示馆、李世宏皮影展示馆等常年接纳来自各地的大中专院校学生进行学习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三是开展校地合作,在活态传承上求创新。信市文广旅局依托驻信各高校的智力资源和研发优势,深度开展校地合作,围绕非遗调查研究、非遗教育培训、非遗科普传播、非遗创新创业等课题开展研究,协同推进,共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保驾护航。驻信各高校现已设立了20家信阳市非遗研究中心,5家高校研究单位被评为河南省非遗研究基地。信阳师范大学、信阳农林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发挥高校优势,围绕非遗调查研究、非遗教育培训、非遗科普传播、非遗创新创业等课题与相关非遗保护单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合作。信阳师范大学的信阳地方戏曲和舞蹈、信阳农林学院的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研究、信阳菜研究、信阳学院的地方非遗、信阳航空职业学院的信阳传统技艺设计等研究成果,为非遗传承人委托培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非遗进校园形成常态化,多所驻信院校依托传统戏曲、曲艺、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开设非遗课堂,聘请非遗传承人授课,吸引数千名学生参与学习,促进非遗在青年学子中的传承。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传承非遗,传承人的作用不可替代。信阳文广旅局将继续举办好各类非遗传承人培训班,从坚定文化自信、加强项目传承、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对传承人群体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培训。继续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力度。充分发挥驻信各科研院所、驻信各高校的学术优势、科研优势、教育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二、加强非遗传播传承。全市各级文广旅局将加大非遗宣传传播力度,培养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参与意识。近年来,毛尖茶制作技艺、皮影戏、花鼓戏、信阳民歌等非遗项目的宣传活动长期开展,社会反响较好,但还有很多非遗项目宣传展示不够。我们将充分运用好各类传播展示平台,让更多的非遗项目有机会展示和呈现,推动我市非遗传承紧跟时代脚步,让非遗活起来、用起来、传下去,铸造非遗金字品牌。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激励措施,打造非遗展示空间,为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场地、资金支持,为非遗传承发展创造良好环。建立我市非遗人才数据库,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参与非遗保护传承,优化非遗传承人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升传承创新能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信阳非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联系人:余秋君 联系电话:6301258

  202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