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陈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首发经济,助力信阳文旅消费提质升级的提案》收悉。衷心感谢您对信阳文旅事业的深切关怀与真知灼见!您的提案高屋建瓴,紧贴时代脉搏,精准切中关键环节,为我们推动信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指引。经深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深刻把握机遇,系统剖析现状
当前,首发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拉动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深入分析信阳文旅产业的基础与挑战,是抓住机遇、实现突破的关键。
(一)政策赋能与时代机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将其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扩大消费的新引擎。首发经济涵盖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发布及首店开设等链式经济活动,能有效激发消费热情、引领时尚潮流、催生新增长点、提升城市形象与活力。文化和旅游业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推进文旅首发经济对信阳消费提质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信阳优势与坚实基础。鄂豫皖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等战略定位,秀美自然景观、深厚历史文化、享誉全国红色资源,特别是大别山精神实践,为加快老区绿色振兴提供强大动力;毗邻武汉、郑州两大千万级都市圈,高铁便捷(日均70多列,50-90分钟车程);规划体系明晰,市委市政府将“交旅文创出彩”纳入“五个着力”,锚定“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目标,构建“1+6+N”文旅发展体系及“一山一河一中心四片区”格局;在《信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发展态势向好,客源年轻化(90后占比59.48%)、半径扩大(外地客58.7%,省外31.1%);2024年接待游客5799.4万人次、收入356.4亿元,稳居全省第一方阵;2025上半年接待3448.6万人次、同比增加6.1%、收入204.6亿元、同比增加4.9%。
(三)现实挑战与关键瓶颈。品牌体系建设薄弱,除毛尖、鸡公山、信阳菜等少数品牌外,其余品牌知名度低;历史文化遗迹(如楚编钟出土地、何景明墓等)开发利用严重不足,八县两区的资源品牌缺乏有效整合;“美好生活 青春信阳”这一主品牌的体系化构建也不够完善。产业链协同不畅,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在旅游旺季时拥堵问题突出,且住宿品质参差不齐;文创产品开发与景区特色的契合度不高,缺乏具有引领性的旗舰项目和规模以上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偏低,专业运营团队短缺。消费结构单一且“留客难”问题显著,二消产品供给匮乏,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能力难以释放,目前尚无年营收超亿元的A级景区。要素保障不足,品牌营销力度薄弱,对核心市场(如武汉的避暑需求痛点、郑州的差异化消费需求)的精准触达不够;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缺口,且来源单一,过度依赖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引入难度大;同时,消费领域的新业态、新场景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二、聚焦首发引擎,实施创新突破
面对机遇与挑战,信阳将以首发经济为引擎,通过构建品牌矩阵、革新业态场景、培育产业生态等举措,推动文旅产业创新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品牌矩阵,打造超级IP。深化“1+6+N”文旅发展体系,以“信阳青年营地”为全国露营集散地,做精慢摇鸡公山、茶饮南湾湖、听海星宿川、邂逅浉河烟火、沉醉诗画郝堂、研学大别红营六大主题目的地,全域串联城市书房、非遗工坊等N个沉浸场景。聚焦“首发”“首创”品牌培育,持续提升“信阳毛尖”“四大避暑胜地鸡公山”等既有首创品牌影响力;同步培育场景创新首店、城市定制首店、文化主题首店,支持本土企业开发“信阳露营菜”“毛尖啤酒”等基于毛尖茶、信阳菜、非遗、红色文化的首发产品,推动“红色大别”一号旅游公路(已通车 1000 公里)、大别红营研学等首创线路市场化运营。深挖楚文化、禅意、根亲、非遗(皮影戏、花鼓戏)、红色文化资源,融合毛尖、民歌元素打造超级文旅 IP,最终塑造“美好生活 青春信阳” 城市品牌。
(二)革新业态场景,引领消费潮流。打造常态化首发活动,推动红色大别山实景演出“首演”、木器厂文创街区“首秀”、青年营地文创市集、鸡公山避暑、浉河烟火首发、浉河夜游观景首航等,让“首演、首秀、首展、首航”成为常态,提升体验与情绪价值;创新智慧沉浸体验,推动“科技+文化”融合,在景区、街区、营地应用AR/VR/AI技术,升级数字非遗体验、智慧茶旅等沉浸式场景;创新“毛尖市集”“山顶见山咖啡”等智慧消费空间;丰富优质产品供给,推进“三个一百”工程(103个露营地、140家主题民宿、超145家“信阳小院”接待近2000万人次、35家星级茶庄园);深化“文旅+”融合,推出特色首发产品,落地户外用品企业;发展夜经济(“浉河烟火”、声浪剧场参与超110万人次);实施景区“强基焕新”,打造“15分钟文旅圈”。青年营地市集8天超百万人次;星宿川日最高2万客流;“五一”携程省内第四,省外客源48.8%;消费券撬动2220万;重点景区游客及营收显著增长。
(三)培育产业生态,强化政策支撑。发展“首店+”与本土首创,吸引知名品牌首店落地,支持文创首店;鼓励“信阳小院”、茶庄园、户外运动等新业态探索“品牌首创”;培育“信阳手造”区域公用品牌(整合非遗与传统工艺),建设非遗工坊集群;完善首发经济政策体系,出台《促进信阳文旅首发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对“首演、首秀、首店、首展”的财政支持(活动补贴、落地奖励);鼓励县区配套政策,重点扶持高能级IP、流量型首发活动;优化环境与构建生态,为首发项目提供审批、融资、宣传“一站式”服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强化专业运营团队引进,提升二消占比;构建质量监督与消费生态,从产品质量“硬保障”拓展至消费全流程“软提升”,建立动态评估优化机制;深化区域协作,重点强化与武汉、郑州核心客源市场的精准引流合作。
三、强化保障机制,确保落地见效
为推动首发经济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我们将从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聚焦资源投入与精准施策、强化动态监测评估与持续优化三方面发力,为信阳文旅消费提质升级筑牢保障基石。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统筹协调。在交旅文创指挥部领导下,统筹推进文旅首发经济工作,整合发改、文旅、财政、自然资源、交通、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凝聚工作合力;将发展文旅首发经济纳入相关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节点化推进机制;推动“1+6+N”体系及首发经济重点任务深度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确保项目用地、基础设施配套等要素优先保障,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与评估调整机制。
(二)聚焦资源投入与精准施策。以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召开为契机,在市、县(区)财政预算中设立文旅首发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品牌打造、高能级首发活动、首店引进、智慧文旅建设、人才培育等项目;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针对文旅首发项目的专项信贷产品(如“文旅首信贷”),积极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广PPP模式,完善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和回报机制;积极落实国家及省关于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首发经济项目、首店、新业态企业给予精准扶持;实施文旅运营管理、创意设计、数字技术、市场营销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计划,落实相关待遇,联合高校、职业院校共建文旅人才实训基地,定向培养复合型、实操型人才;聘请国内外文旅、品牌、营销、科技等领域专家,组建信阳文旅首发经济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决策咨询、项目评估、品牌策划等智力支持;对符合规划的首发经济重点项目、首店集聚区、文旅新业态用地需求予以优先保障,探索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资源(如旧厂房、老街区、老仓库)发展文旅新业态。
(三)动态监测评估与持续优化。建立多维度文旅首发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品牌影响力(如知名度、美誉度)、消费带动(如客流量、停留时间、人均消费、二次消费占比)、产业效益(如营收、税收、就业)、项目进展(如首店落地数量、首发活动场次)等;依托大数据平台(如智慧文旅平台、消费监测平台),实时采集分析游客来源、消费偏好、活动参与度、网络舆情等数据,定期(季度、半年度)发布文旅首发经济发展监测报告;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和市场反馈,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方向、资源配置和项目策略。对成效显著的项目与模式总结推广,对进展缓慢或效果不佳的及时诊断分析并限期整改;建立与委员、市场主体、游客的常态化沟通反馈渠道,持续吸收意见建议;加大成功案例和标杆项目宣传力度,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信阳文旅首发经济的新成果、新亮点,举办文旅创新论坛、首发经济峰会等活动,提升行业影响力和吸引力。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信阳文旅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已深度融入我们的工作部署之中。接下来,我们将以发展首发经济为关键突破口,全力推动信阳文旅消费提质升级,为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彰显“美好生活 青春信阳”的独特魅力而不懈奋斗。热忱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监督!
联系人:张友 电话:6301169
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