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汪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旅游品牌效应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提案》收悉。经我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品牌化发展,今年以来聚焦资源整合、品牌塑造、数字赋能和区域协作,全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今年以来的重点工作及成效
一是强化品牌整合与区域联动。着眼打造核心IP,以“美好生活青春信阳”为统领,构建“1+6+N”文旅体系,重点培育“信阳小院”中式度假品牌,目前建成运营145家,集群效应显著,《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专题报道信阳文旅创新经验。“解密‘信阳小院’,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入选“城乡旅游目的地融合发展”六大标杆案例,成为全国典范。
二是加大跨域协同推广力度。联合鄂豫皖三省成立“大别山红色旅游联盟”,联合随州、南阳成立“淮源旅游联盟”,不断加强区域联动合作。今年3月在驻马店、郑州等四城同步举办“春日来信·畅游茶香”推介活动,发布30条精品线路,发放文旅消费券,带动文旅企业订单增长;7月在新县举办全省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活动,联动12个市县共建红色研学路线,强化“红绿融合”特色。
三是实施非遗赋能乡村计划。信阳以非遗激活乡村经济,形成文化传承与增收致富双赢格局。注重融合创新,通过“非遗+文旅”模式,平桥五里镇国风游园会吸引游客8万人次,浉河区发布茶歌MV助力茶文化传播;郝堂村创新培育“八大匠”非遗品牌(陶艺、木工等),通过技艺展示、研学体验推动农文旅融合,吸引年轻创客驻留。在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评选中,信阳以7个案例上榜,数量居全省第一,涵盖茶艺、戏曲、美食等领域。
四是深化数字营销与智慧服务。开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官方账号,2025年上半年发布短视频1200条次、图文超700篇,全网总播放量超3亿次;“五一”期间直播吸引38.6万人次观看,联合千万粉丝达人推广“八道山头九道湾”系列视频。上线“一码游信阳”小程序,集成预约、导览、支付等功能;打造文旅大数据中心,实现产业监测“一网通办”。
五是完善产业链与服务质量。依托我市良好的生态资源,积极推动“茶菜水”、户外家具等产业深入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出台《信阳市“引客入信”旅游补助资金实施办法》,对组织旅游专列、包机、大巴团队来信旅游实施奖励;召开全国旅行商合作发展大会,引进专列、旅游大巴,客源延伸到北京、川渝、江苏、青海等地,上半年,全市引进旅游专列10列。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深化区域协作,构建品牌矩阵。联合大别山沿线城市推出“红色研学走廊”“百里茶廊”跨省线路,开发“民俗体验游”“农事深度游”等主题产品,串联郝堂村“八大匠”、新县“九镇十八湾”等资源,形成“一村一特”差异化布局。
二是紧贴时代发展,提升营销能级。嵌入Deepseek智能技术,升级“一码游信阳”平台,新增AI导览、沉浸式预约功能。联合人民网、河南日报、顶端新闻及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加大线上宣传营销力度,不断提升信阳文旅品牌影响力;开展“四季信阳”短视频大赛,联合头部文旅达人共创内容,增加信阳文旅曝光量,提升乡村旅游知名度。
三是推动融合发展,延伸价值链。实施“茶旅融合”计划,在浉河区建设茶文化研学基地,结合全息技术展示制茶工艺,开发采摘、品鉴一体化体验。拓展“文旅+”业态,发展信阳菜产业链;打造“大别红营”研学品牌,推出新县《红旗不倒大别山》实景演艺,激活红色旅游市场。借助中国农民丰收节平台,展示推销本地特色农产品,助力农民增收农村致富。
四是夯实产业基础,积攒发展潜力。培育“乡村运营官”“民宿管家”等专项人才,计划年培训2000人次以上。优化交通接驳与智慧设施,着力实施景区道路、休憩站点标准化改造,建立文旅市场“黑名单”制度保障服务质量。
您的建议为我市文旅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品牌化、数字化、区域化三大路径,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感谢您对信阳文旅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主办单位:市文广旅局 联系人:刘永忠 电话:6301289
协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人:杨魏 电话:6693777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