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以来,周河乡西河、毛铺古村落迎来研学游高峰,成为省内外青少年研学团队的“打卡地”。夏日里的乡村,豫南传统民居错落有致,青石板巷曲径通幽,古桥古树相映成趣,背着画板的学生与写生爱好者穿梭其间,构成“人在画中游,画随人影动”的生动图景。
作为豫南传统村落保护的标杆,西河古村落以百年古宅群与潺潺溪流著称。村头古皂荚树下,学生们笔尖划过画纸的沙沙声与溪流的叮咚声交织成趣,阳光下泛出暖金色泽的土墙,落在灰瓦上溅起细碎水花的雨滴,还有溪中石缝里探出头的青苔,都被细致地定格在画布上。
毛铺古村落完整的原始风貌和浓郁的民俗文化广受青睐,写生学员一边聆听村民讲述古村历史,一边以素描记录建筑细节。“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有故事,写生不仅是技法练习,更是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写生学员肖家乐的感受道出了研学活动的深层价值。
近年来,周河乡坚持“文旅强乡”,累计争取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依托西河、毛铺2个3A级旅游景区,盘活闲置资源推动“艺术乡建”生动实践,建成香木锥、木陵关、余北山、胜利山、白岭沟、小巴岭等21个特色写生点位;新建大别山艺术写生基地、别样红成长学院、木槿山岗等大型接待场所4家,建成民宿集群3个,全乡民宿发展至62家,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日均接待能力突破1500人大关,全乡2000余人吃上了旅游饭。
随着研学热潮持续升温,当地村民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等收入节节攀升,研学写生逐步成为周河乡文旅产业的重要支柱和新增长点。这一良性循环不仅彰显了传统村落的文化魅力,更推动周河乡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阶段中,探索出一条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