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动态

浉河非遗 | 以火为墨,烙笔生花

  在浉河区,有一项独特的传统技艺——烙画,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火为墨,以木为纸,在民间艺术领域独树一帜。

图片

  山水孕育的民间瑰宝

  浉河区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这里山水相依,景色秀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烙画提供了优质的木材、竹材等创作材料,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则为烙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图片

  千年技艺的兴衰与传承

  烙画历史悠久,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当时便已初见雏形,后在东汉达到兴盛。然而,由于连年灾荒战乱,烙画曾一度失传。直到光绪三年,民间艺人"赵星"重新发现并整理,使得这一古老技艺得以延续。

  在历史的演进中,浉河区的烙画不断吸收融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与艺术风格,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早期作品多融合中国画和民间画手法,后又吸收西洋表现手法,使表现力更为丰富。

图片

  技艺创新的发展之路

  烙画的材料从最初的竹木,发展到胶合板、宣纸等;加工工具也从传统烙铁、火钳,演变为电烙铁、热风枪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与创作需求。

  烙画以温度约摄氏三百度的烙铁代笔,利用碳化原理,不施颜料,通过勾、擦、点、烘等技法,将绘画艺术与烙画艺术巧妙融合。作品不仅具备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能烫出丰富层次与色调,立体感强,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

图片

图片

  (浉河区烙画传承人:秦勇) 

图片

  (浉河区烙画传承人—秦勇作品—《竹报平安》)

  活态传承的创新之路

  在传承方面,浉河区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烙画传承人,他们通过开办工作室、非遗文化体验馆,走进校园、社区开展教学活动等方式,积极传播烙画技艺。

  在各类非遗展示活动中,烙画艺人现场展示技艺,吸引众多市民尤其是孩子们参与体验,让烙画与大众"零距离"接触。

图片

图片

  烙画,这项古老而独特的非遗技艺,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创新的发展理念,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以火为墨,讲述着浉河大地的动人故事。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